应急测绘

无人机行业应用:应急救灾

 

无人机作为行业新生技术在应急救灾领域更具有其它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当灾害发生时,无人机在灾情侦查、现场评估、监控追踪、精准定位、投送救援物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快速应急响应

     无人机航测系统机动灵活,能够实现快速响应和数据获取,并生成正射影像图和三维模型,为灾情评估、应急救援提供数据支撑。

无人机在应急救灾中的优势

  • 快速响应

  • 操作简单

  • 安全可靠

  • 多元化数据成果



一、D200应用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宜宾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应四川省应急厅要求,赶赴灾区开展抗灾工作,并运用D200无人机获取了灾区第一张现状影像,为双河镇灾情确定和现场人员搜救提供了第一手影像资料。


QQ浏览器截图20200304115557.png


6月18日上午9时,四川省测绘应急指挥中心召开宜宾市长宁县应急测绘保障工作部署会议,传达自然资源部、省政府有关部署,研判当前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无人机影像获取与处理、应急专题地图制作、应急影像图制作、应急测绘成果提供,以及部、省、市应急测绘联动响应机制等工作。上午9时45分,局测绘应急保障中心无人机分队13人携5架飞马无人机(包含F200、D200)、3套高性能图形工作站、影像快速处理系统、无人机应急通信车等专业测绘装备,紧急奔赴地震灾区开展灾情侦察等应急测绘保障工作。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三地质队、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0二地质队、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五队携带多套飞马D1000单兵航测系统在现场进行灾后救援。


对于无人机数据运用于灾后救援,飞马无人机早有先例。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飞马公司创始人朱骅亲自带队携带无人机赶赴灾区完成绵竹汉旺镇灾后高分率无人机影像获取工作,为各救援队伍提供了第一手救灾数据。在整个抗震救灾工作中,无人机团队先后完成了绵竹汉旺镇、绵竹洛水镇、北川县城及上游堰塞湖、茶坪河流域、青川等重灾区的高分辨无人机影像资料获取。

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中运用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让无人机先探路,可大大降低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风险。

二、F1000应用

2017年6月24日,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大型山体滑坡,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应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应急保障中心请求,飞马机器人技术人员携F1000第一时间奔赴救灾现场,并于当天下午冒雨飞行一个架次,获取滑坡成灾区域的高分辨影像数据,快速生成第一张受灾区域正射影像图提交救灾指挥部。次日上午,F1000再次起飞,飞行两个架次分别完成了此次滑坡的流通区及崩塌发生区的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获取。   此次救灾中,F1000共计飞行3个架次,累计里程120km,覆盖面积近20km²,并经无人机管家数据处理,生产了受灾区域快拼图、DSM、tDOM、2.5维模型等数据成果,提交救灾指挥部,为灾情研判、救灾指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为生命财产的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


 

滑坡区域

QQ浏览器截图20200303151900.png

道路阻断



通过F1000获取到的数据,快速了解灾情现状,用于灾情评估。通过无人机管家可快速生成测区正射影像图(1个架次,9cm分辨率,328张影像,30min完成快拼图输出),可以从正射影像图上准确查看受灾区域面积、位置、地面房屋倒塌、道路断裂、河道堵塞等情况;为应急救灾指挥部提供可量化的指标。


三、V100/D200的应用


       2019年5月12日,飞马技术团队驱车前往四川省茂县叠溪镇山体滑坡灾害遗址处,进行飞行作业。2017年6月,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大型山体滑坡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灾害发生之后,飞马机器人西南大区团队陪同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应急保障中心携带两架F1000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快速响应完成灾区第一张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并后续进行三维重建。时隔两年,飞马西南大区技术团队再次回到该地,携带V100和D200两种机型,对该区域进行地质监测,主要就山体垮塌顶部及下方覆盖区域进行地表影像数据获取。   

由于本次携带两种不同机型,在实际作业当中,V100将起降点选在叠溪古镇附近,起飞海拔2300米,距离滑坡位置约4公里。在起飞过程中垂直起降高度60米,爬升高度1700米左右。D200则将起降点选在滑坡处正下方,起飞海拔2300米,飞行高度150米,爬升高度1300米。

 

V100起飞前准备

QQ浏览器截图20200303153108.png

V100起飞

 

D200起飞前准备

QQ浏览器截图20200303152937.png

D200起飞   

该地区地形多以山地为主,飞行区域高差较大且风向多变,为飞行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飞马V100和D200凭借稳定的飞行性能可在类似较恶劣的环境中从容作业。此外,本次项目方还通过飞马云监控平台远程实时查看飞行过程,共享飞行数据。

QQ浏览器截图20200303153129.png

飞马云实时监控飞行过程

QQ浏览器截图20200303153136.png

三维成果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飞马技术团队选在这一天对灾区遗址进行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旨在强化灾害风险防范,从测绘数据层面有效推进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做到摸清地质数据,监测存疑隐患。

 

 

 


 

 

飞马机器人从成立以来,在应急救灾领域一直走在前列,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飞马机器人公司技术人员携带的无人机再次成为救灾行动中的“一员”,这是我国民政系统第二次将无人机运用到抗灾救灾中。随后,2013年4月20日芦山发生7.0级地震、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上图是震前震后对比图}以及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地震、甘孜洪灾、昌吉地震灾害都有飞马无人机参与救援的身影。

 

 

应急测绘